索县重塑藏北城市风貌
2014年12月16日 17:47:08      来源:中国建设报    
0

在以往的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多多少少都留下一些遗憾。同样的问题,几年前,也曾经摆在大连市对口援建的西藏索县建设者面前。如何制定一个充分体现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是他们在援藏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为此,大连市援藏援疆工作小组将这个重任交给大连市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接到任务后,我们深入藏北探寻当地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潜心分析城市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制定出《西藏那曲地区索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并于2013年获得通过。”大连市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峰告诉记者,“这份规划将‘城市触媒’概念注入索县未来发展之中,着力建设一个具有藏北特色的宜居城市。”

“城市触媒”奠定发展思路

西班牙毕尔巴鄂因为拥有一座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而扬名,香格里拉、可可西里同样因为一部影视作品而兴起。正是源于一个要素或事件的引入、发掘,才引发了这些城市或地区的化学反应,使其获得跨越式发展,这就是“城市触媒”效应。

李海峰认为,索县的发展,也必须尊重当地城镇特点,避免内地传统发展模式。因此,在规划中寻找城市触媒便成为解决城市定位的重要手段。

那么,索县的城市触媒到底是什么?或许新旧唐蕃古道、寺庙与民居建筑、虫草、藏医药等等元素都是这座城市的“触媒因子”。

在规划设计师看来,索县的新旧唐蕃古道、格萨尔王神迹等资源可吸引各界人士前来综合科学考察。而在特色建筑方面,索县有赞丹寺为代表的寺庙建筑,有央达1村石砌古宅老院这样的代表性民居,以及随处可见、不事雕琢的原生态村落。赞丹寺等佛教圣地和藏北民居等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也可以提供宗教文化和原生态民居文化体验之旅。

通过多种触媒的探寻,在这轮索县总体规划中,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为索县确定了旅游开发、商贸和服务业等多种产业规划和城镇格局。规划既突出了城市特色,又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产业方向,真正将索县历史文化、地区特色资源和藏牧民的发展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了宜居宜业的发展空间。

构建独特城市空间格局

索县位于藏北地区与藏东地区的交界位置,是连接成都和拉萨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西藏东部大环线上重要的支撑点。

同时,这个藏北县城又与拉萨在山水格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也都有相同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因此,与拉萨的中心城市定位一样,索县同样有成为藏北中心县城的得天独厚条件。

从索县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看,索县的新城与旧城分布在两侧山坳,形态对称,酷似眼睛;而两座寺庙赞丹寺和日崩寺分别嵌于两处,酷似眼珠。两条河流在正中交汇,南北贯通。从宗教象征上看,这种格局酷似佛像的双眼,具有独特的城市印记。

为此,《西藏那曲地区索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提出了藏北地区中心县城、具有藏北特色的生态宜居高原城的建设目标。在发展方向上,提出“南拓北进、西延展”的思路。

而在空间结构上,规划提出了“一轴、五组团、七片区”的空间结构。据李海峰介绍,在规划中,他们坚持了延续山水格局、关注文化传承的原则,为当地建设提供了突出地域特色且实践性很强的规划,尽量避免内地传统发展模式对索县城镇规划布局的影响。

责任编辑:许琳琳

版权所有:那曲地区索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
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044号-1

藏公网安备 5424270200000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